LLWiki正在建設中,歡迎加入我們

「LLWiki:管理员技术手册」修訂間的差異

出自LLWiki
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
(使用页面/文本对比查看器快速编辑)
(使用页面/文本对比查看器快速编辑)
標籤行動版網頁編輯 行動版編輯
第177行: 第177行:
*混淆<code>event.target</code>、<code>event.currentTarget</code>、<code>event.delegateTarget</code>和<code lang="js">this</code>关键字。
*混淆<code>event.target</code>、<code>event.currentTarget</code>、<code>event.delegateTarget</code>和<code lang="js">this</code>关键字。
*混淆<code>$.when()</code>方法和<code lang="js">Promise.all()</code>方法的参数格式和回调函数。
*混淆<code>$.when()</code>方法和<code lang="js">Promise.all()</code>方法的参数格式和回调函数。

====mediawiki.api====
====mediawiki.api====
这个模块提供了一系列方法用于简化API请求。使用这一模块时,需要首先建立一个mw.Api对象,常用语法为<code lang="js">const api = new mw.Api();</code>。以下列举这个mw.Api对象常用的方法,没有出现在以下列表中的方法可能不仅是不推荐使用,而是因为未适配中文的繁简转换而不应在LLWiki使用。

*api.get(),这是最基础的两个方法之一,用于提交类型为GET的Ajax请求,参数基本与api.php的参数一致,区别在于返回的格式已经限定为JSON对象,即可省略<code lang="js">{format: "json"}</code>这一参数。API请求的参数列表详见[[mw:API:Main_page/zh|API文档]],这里特别推荐一下generator参数<ref>[[mw:API:Query/zh|API文档(action = query)]]</ref>的强大功能和<code lang="js">{formatversion: 2}</code>这个参数。
*api.post(),这是最基础的两个方法之一,用于提交类型为POST的Ajax请求,用法与api.get()方法高度相似。一般情形下,<code lang="js">{action: 'query'}</code>的请求应该使用api.get()方法以充分利用浏览器缓存等优点;但如果请求的数据量过大,可能不得不使用api.post()方法代替。
*api.postWithToken(),提交改动时一般使用这个快捷方法而非传统的api.post(),但在很多情形下都可以替换为下述更为方便的方法,只有用于<code lang="js">{action: 'patrol'}</code>时难以替代。
*api.postWithEditToken(),相当于<code lang="js">api.postWithToken('csrf', params)</code>,主要用于提交编辑。大部分情况下不推荐使用api.edit()方法替代,因为api.edit()在大多数应用场合会造成重复而不必要的<code lang="js">{action: 'query', prop: 'revisions'}</code>请求。为了避免编辑冲突,在LLWiki请尽可能使用[[#LLWiki添加的全局变量和方法|mw.safeEdit()]]方法。另外在建立新页面(<code lang="js">{createonly: 1}</code>或直接应用api.create()方法)时,请务必先检查对应的繁简中文标题是否已经存在。
*api.newSection(),这个方法相比api.postWithEditToken()可以进一步简化添加新章节的代码。
*api.rollback(),相当于<code lang="js">api.postWithToken('rollback', params)</code>,用于回退。
*api.watch(),相当于<code lang="js">api.postWithToken('watch', params)</code>,用于监视。
*api.unwatch(),相当于<code lang="js">api.postWithToken('watch', params)</code>,用于取消监视。
*api.upload(),相当于api.postWithEditToken()的<code lang="js">{action: 'upload'}</code>。注意这个方法只能上传本地文件,需要通过url上传的请使用api.postWithEditToken()方法。
*api.parse(),用于解析HTML的快捷方法,常用于生成预览。如果要获得现存页面的HTML,还需要加载mediawiki.Title,此时建议可以直接使用标准的api.get()方法代替。

====mediawiki.util====
====mediawiki.util====
mediawiki.util提供了很多非常方便的方法,可以用于满足形形色色的需要。
mediawiki.util提供了很多非常方便的方法,可以用于满足形形色色的需要。

於 2020年12月31日 (四) 05:59 的修訂

內容缺失.png 此頁面內容嚴重缺失,急需您幫忙補充!(點此編輯)
可參考同類條目添加所需內容,並從官方等可靠渠道搜集資料編寫,亦建議附上資料來源。

由於LLWiki使用的不是最新版本的MediaWiki系統以及MediaWiki的幫助頁面可能未得到及時和正確的更新,編輯這個頁面時請不要簡單地複製或翻譯來自MediaWiki的內容,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先實際測試。

全站CSS

這裡所說的全站CSS包含common.cssmobile.css和各CSS小工具,有時由於功能的相似性也會涉及用戶CSS(common.cssvector.cssminerva.css)。LLWiki暫時沒有建立針對不同用戶組的專門CSS頁面。

優先加載的CSS

一些CSS會以<link rel="stylesheet">的形式在首次渲染前完成加載,包括common.css和各純CSS小工具,這些CSS頁面適合處理靜態HTML元素就需要的樣式。注意純CSS小工具即使在定義時規定了targets=mobile也一定會在桌面版加載,因此手機版的專用CSS需要添加.skin-minerva選擇器。

由於common.css本身就會優先加載,桌面版專用的全站CSS寫入該頁面即可,與手機版通用的CSS寫入gadget-site-styles.css。某個小工具專用的CSS如果需要用於靜態HTML元素,請將CSS部分單獨定義為type=styles(可省略,但添加後方便區分)的純CSS小工具,然後以peers=<纯CSS小工具名称>的語法添加到對應的JS小工具上。參見#小工具定義

滯後加載的CSS

一些CSS的加載需要依賴JS,加載時機可能晚於首次渲染,包括mobile.css和除純CSS小工具以外的CSS小工具,這些CSS頁面適合處理依賴JS動態加載的HTML元素。

由於mobile.css加載滯後,靜態HTML元素需要的手機版樣式請添加.skin-minerva選擇器後寫入gadget-site-styles.css

CSS小工具分類

定義為type=styles的小工具應添加純CSS小工具分類,其他CSS小工具應添加CSS小工具分類。其他分類與JS小工具一致,參見#小工具分類

Widget(小部件)

小部件頁面格式

小部件分類

小部件JS的特殊之處

Gadget(小工具)和全站JS

這裡所涉及的JS頁面包含common.jsmobile.js和各JS小工具,有時由於功能的相似性也會涉及用戶JS(common.jsvector.jsminerva.js)。LLWiki暫時沒有建立針對不同用戶組的專門JS頁面。

ResourceLoader和JS模塊

不作為模塊的JS腳本

小工具定義

小工具簡介

小工具分類

MediaWiki核心模塊介紹

本章節介紹LLWiki使用或曾經使用的MediaWiki核心模塊,更完整的列表參見MediaWikiJSDuck

mediawiki

mediawiki是任何頁面都會預加載的兩個環境模塊之一,包含不少功能[1]。這裡只介紹LLWiki常使用的一些屬性和方法。

mw.config
這個屬性提供了大量重要的站點、頁面和用戶信息[2],一般常用mw.config.get()方法獲取對應的變量值。下表整理了LLWiki常用的一些變量:
變量名 說明 手機版可用性
skin 皮膚 桌面版為「vector」,手機版為「minerva」,這也是區分桌面版和手機版的主要依據
wgFormattedNamespaces 儲存了所有名字空間本地化譯名的數組,不過目前除了「模塊」都是英文 可用
wgNamespaceIds 儲存了所有可接受的中英文名字空間名稱對應的編號,注意英文名稱中的空格都顯示為下劃線 可用
wgScript /mediawiki/index.php,在LLWiki也可簡化為/zh,主要用於不同MediaWiki站點間的代碼通用,非必需 可用
wgAction index.php的action參數[3] 相比於桌面版,手機版由於添加了Special:歷史而少了「history」這個可能值
wgArticleId 內容頁面編號,不存在時值為0,可以用於判斷是否是內容頁面且頁面是否已建立 需要注意查看歷史差異時值為0
wgCanonicalSpecialPageName 標準化的特殊頁面名,也可被wgPageName取代,主要用於不同MediaWiki站點間的代碼通用,非必需 可用,而且多了「History」和"MobileDiff"等可能的取值[4]
wgCategories 當前閱讀的歷史版本所屬的分類,不含名字空間,下劃線顯示為空格,且總是包含隱藏分類。繁簡規則一般遵從實際分類頁面,但似乎偶有例外 除非已執行MobileCategories小工具,否則不可用。另外桌面版的空值為[],手機版的空值為null,注意可能的bug
wgCurRevisionId 頁面最新的版本編號,不存在時值為0 歷史差異頁面不可用
wgIsArticle 是否是內容頁面(包含由某個頁面的Wikitext原始碼解析生成的HTML,可能是歷史頁面和差異下方的歷史頁面) 由於差異頁面不可同時顯示歷史頁面,此時不可用
wgIsRedirect 最新版本是否是重定向頁面 歷史差異頁面不可用
wgIsProbablyEditable 是否可能可以編輯 歷史差異頁面不可用
wgNamespaceNumber 名字空間編號 歷史差異頁面會顯示為-1
wgPageContentModel 頁面內容模型,特殊頁面為「wikitext」 由於歷史差異是特殊頁面,會錯誤地顯示為「wikitext」
wgPageName 頁面名稱,空格顯示為下劃線 歷史差異頁面不可用
wgRedirectFrom 跳轉自重定向時為對應的重定向頁,空格顯示為下劃線 可用
wgRelevantPageName 關聯的頁面名稱,空格顯示為下劃線 可以用於歷史差異頁面,此時效果與桌面版一致
wgRelevantArticleId 關聯的內容頁面編號,不存在時值為0 可以用於歷史差異頁面,此時效果與桌面版一致
wgRelevantUserName 關聯的用戶名 使用者貢獻頁面不可用
wgRelevantPageIsProbablyEditable 關聯的頁面是否可能可以編輯 可以用於歷史差異頁面,此時效果與桌面版一致
wgRestrictionEdit 編輯保護,不存在的頁面(含受保護的標題)或特殊頁面為null,存在的內容頁面受全保護時為["sysop"],受半保護時為["autoconfirmed"],未保護為[];不包含名字空間保護和級聯保護 歷史差異頁面不可用,另外未保護的內容頁面為["*"]
wgRestrictionMove 移動保護,不存在的頁面或特殊頁面為null,存在的內容頁面受全保護時為["sysop"],受半保護時為["autoconfirmed"],未保護為[];不包含名字空間保護和級聯保護 歷史差異頁面不可用
wgRevisionId 當前顯示的頁面版本的編號,不存在時值為0。注意和index.php的oldid參數可能不同 由於差異頁面不可同時顯示歷史頁面,此時不可用
wgTitle 不含名字空間的頁面名稱 歷史差異頁面不可用
wgUserEditCount 當前用戶的編輯次數 可用
wgUserGroups 當前用戶所屬的用戶組,未登入時為["*"] 可用
wgUserLanguage 當前用戶使用的界面語言 可用
wgUserName 當前用戶的用戶名 可用
wgUserRegistration 當前用戶的註冊時間,顯示為毫秒數;可以使用mw.user.getRegistration()方法替代,該方法會生成Date對象 可用
wgUserVariant 當前用戶閱讀頁面時的內容語言,在不可更改內容語言的頁面總是為該用戶的默認內容語言 可用
wgDiffOldId 差異頁面位於左側的版本的編號 不可用
wgDiffNewId 差異頁面位於右側的版本的編號 不可用
mw.hook()
這個方法是LLWiki建立異步JS框架的重要一環。常用以下兩個方法:
  • mw.hook(hook).fire(data): 用於喚起一個Hook事件,其中data為傳遞給事件處理程序的可選參數。
  • mw.hook(hook).add(handler): 用於處理一個Hook事件,handler為該事件處理函數,參數傳遞自mw.hook().fire()方法。
這個方法應與jQuery的event delegation和各Promise對象結合使用,以在恰當的時機執行恰當的函數。以下列舉LLWiki常用的Hook事件。
Hook名稱 說明
MediaWiki預定義的Hook
postEdit 一次非空編輯提交成功,一般發生在自動重載頁面後,可以搭配mw.config.get( 'wgPostEdit' )。需要注意各類編輯小工具提交編輯後的頁面重載均未適配這個事件
structuredChangeFilters.ui.initialized 近期變更相關變更監視清單頁面的過濾器加載完成,一般至多發生一次
wikipage.categories 頁面下方的div#catlinks加載完成。特殊頁面或沒有添加任何分類時也能觸發,因為此時#catlinks仍然存在只是隱藏起來
wikipage.collapsibleContent 某個或某組mw-collapsible類的元素添加摺疊JS完成
wikipage.content 最常用的Hook,表示頁面內容(一般即div#mw-content-text)加載完成,幾乎無處不在,與$.ready最大的區別在於這個事件可能多次觸發
wikipage.diff 差異(一般即table.diff)加載完成
wikipage.editform 編輯區加載完成,需要注意此時WikiEditor的工具欄可能尚未加載完成
codeEditor.configure 切換至CodeEditor
LLWiki定義的Hook
code.prettify 代碼高亮完成
codemirror.config CodeMirror擴展的設置下載完成
hotcat.ready HotCat小工具加載完成
local.comments 簽名時間替換為本地時區
mobile.menu 手機版的左側主菜單加載完成
to.bottom 添加滾動至底部的按鈕
transclusion.preview 用於預覽潛入頁面的編輯區加載完成
wikiplus.dialog 打開Wikiplus小工具的對話框
mw.loader
mw.loader包含了很多用於ResourceLoader的方法。
  • mw.loader.addStyleTag(),用於在header的末尾插入一個<style>。由於返回的是一個HTML元素,後續操作不如mw.util.addCSS()返回的StyleSheet對象方便,但在不需要後續操作的場合可以不用加載mediawiki.util模塊。由於mediawiki.util在LLWiki的廣泛使用,這個方法幾乎沒有任何優點。
  • mw.loader.getScript(),用於加載外部JS腳本,相比mw.loader.load()方法優點在於會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。
  • mw.loader.getState(),用於獲取模塊的當前狀態,不可用的模塊返回null,可用但未加載的模塊返回'registered',可用且正在加載的模塊可能返回'loaded''loading',已加載完成的模塊返回'ready'。注意加載完成的模塊未必已經執行完。
  • mw.loader.load(),用於加載模塊、其他JS或其他CSS,加載模塊時參數為模塊名或一個模塊名構成的數組,加載JS或CSS時填寫url,加載CSS還需要額外填寫第二參數'text/css'。缺點在於不會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。
  • mw.loader.using(),用於加載模塊,相比mw.loader.load()方法優點在於會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,任一模塊加載失敗即返回rejected。
mw.notify()
調用這個方法可以在桌面版的右上角、手機版的上方顯示一個泡泡通知。LLWiki一般使用這個方法取代window.alert()或OO.ui.alert()。
方法mw.notify(message, options)接受兩個參數。第一個必需參數message指定通知內容,可以是字符串、HTML元素對象或元素對象數組、jQuery對象或mw.message對象;第二個可選參數options則指定自定義選項,是一個JS對象。
options中可自定義的選項有:
  • autoHide:布爾值,決定通知是否會自行消失。默認為true
  • autoHideSeconds:如果啟用了autoHide(如默認情形),則指定通知自行消失的時間。默認為'short'(5秒),可以指定為'long'(30秒)。
  • tag:字符串,指定通知的標籤,類似於HTML的ID。如果發送多個擁有同一個tag的通知,會導致之前的通知被後來的在原位覆蓋。
  • title:標題。如果指定,則會於內容上方加粗顯示。
  • type:字符串,指定通知的種類。除默認效果外其他可選類型為'success''warn''error'
mw.now()
這個方法理論上和Date.now()差不多,但實際測試表明和Date.now()的取值不同,因此請勿混合使用。非必需,基本可以完全被Date.now()替換。

jquery

jquery是任何頁面都會預加載的兩個環境模塊之一,尤其在DOM操作和Ajax請求方面功能強大,非常推薦在JS編程之前預先熟悉API文檔。考慮到mw.loader已經集成了不少的常用Ajax方法,這裡主要推薦熟練掌握DOM相關的內容,包括事件DOM操作選擇器遍歷。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濫用htmlString有造成XSS的風險,因此請儘量使用如$('<p>', {html: $('<a>', {text: '文字', href: 'https://llwiki.org'})})$('<p>').append( $('<a>').text('文字').attr('href', 'https://llwiki.org') )等語法進行規避。

因未被mw.loader包含而可能用到的Ajax方法主要為$.getJSON(),需要注意在MW的默認設置下調用jQuery的Ajax方法必須手動設置{cache: true}

另外jQuery也提供了一些工具方法,可以用於緩解ResourceLoader的JS模塊不允許使用ES6語法的問題,或是方便鍵值對相關的語句的書寫,或是方便連鎖。比如用$.extend()方法代替...算符、用$.each(obj, (key, val) => {})方法代替for (const key in obj) {}等。

應用jQuery時可能出現的一些常見錯誤列舉如下:

  • 混淆.attr()方法和.prop()方法。
  • 混淆jQuery對象的.data()方法和HTML元素的.dataset屬性。
  • 使用.toggle().fadeToggle()等方法時不慎破壞較複雜的CSS布局。
  • 錯誤使用.remove().clone()等方法造成丟失數據和事件處理程序。
  • 混淆event.targetevent.currentTargetevent.delegateTargetthis關鍵字。
  • 混淆$.when()方法和Promise.all()方法的參數格式和回調函數。

mediawiki.api

這個模塊提供了一系列方法用於簡化API請求。使用這一模塊時,需要首先建立一個mw.Api對象,常用語法為const api = new mw.Api();。以下列舉這個mw.Api對象常用的方法,沒有出現在以下列表中的方法可能不僅是不推薦使用,而是因為未適配中文的繁簡轉換而不應在LLWiki使用。

  • api.get(),這是最基礎的兩個方法之一,用於提交類型為GET的Ajax請求,參數基本與api.php的參數一致,區別在於返回的格式已經限定為JSON對象,即可省略{format: "json"}這一參數。API請求的參數列表詳見API文檔,這裡特別推薦一下generator參數[5]的強大功能和{formatversion: 2}這個參數。
  • api.post(),這是最基礎的兩個方法之一,用於提交類型為POST的Ajax請求,用法與api.get()方法高度相似。一般情形下,{action: 'query'}的請求應該使用api.get()方法以充分利用瀏覽器緩存等優點;但如果請求的數據量過大,可能不得不使用api.post()方法代替。
  • api.postWithToken(),提交改動時一般使用這個快捷方法而非傳統的api.post(),但在很多情形下都可以替換為下述更為方便的方法,只有用於{action: 'patrol'}時難以替代。
  • api.postWithEditToken(),相當於api.postWithToken('csrf', params),主要用於提交編輯。大部分情況下不推薦使用api.edit()方法替代,因為api.edit()在大多數應用場合會造成重複而不必要的{action: 'query', prop: 'revisions'}請求。為了避免編輯衝突,在LLWiki請儘可能使用mw.safeEdit()方法。另外在建立新頁面({createonly: 1}或直接應用api.create()方法)時,請務必先檢查對應的繁簡中文標題是否已經存在。
  • api.newSection(),這個方法相比api.postWithEditToken()可以進一步簡化添加新章節的代碼。
  • api.rollback(),相當於api.postWithToken('rollback', params),用於回退。
  • api.watch(),相當於api.postWithToken('watch', params),用於監視。
  • api.unwatch(),相當於api.postWithToken('watch', params),用於取消監視。
  • api.upload(),相當於api.postWithEditToken()的{action: 'upload'}。注意這個方法只能上傳本地文件,需要通過url上傳的請使用api.postWithEditToken()方法。
  • api.parse(),用於解析HTML的快捷方法,常用於生成預覽。如果要獲得現存頁面的HTML,還需要加載mediawiki.Title,此時建議可以直接使用標準的api.get()方法代替。

mediawiki.util

mediawiki.util提供了很多非常方便的方法,可以用於滿足形形色色的需要。

  • mw.util.addCSS(),相比mw.loader.addStyleTag()方法,因為返回值是一個StyleSheet對象而更便於後續動態操作。
  • mw.util.addPortletLink(),實際上並不如直接使用jQuery自由度更大,但這個方法可能會出現在一些從其他維基導入的小工具里,不推薦使用。
  • mw.util.debounce(),這個方法用於降低一個函數被調用的頻率,常見的比如scroll事件。
  • mw.util.escapeRegExp(),mw.util還有其他的轉義方法[6],但應用較少,不再贅述。
  • mw.util.getParamValue(),提取php參數,能夠滿足可能存在的各種奇怪情形,不建議使用自己寫的正則匹配替代。
  • mw.util.getUrl(),獲取頁面對應的相對網址,一般來說使用mw.config.get('wgScript') + '/' + pageName即可。但如果頁面名稱中含需要轉義的字符(如/?&),使用這個方法還是挺方便的。
  • mw.util.wikiUrlencode(),非常好用的方法,相比encodeURIComponent不會轉義/,相比encodeURI則增加了對?&的轉義,是轉義頁面名稱的最佳選擇,同時在用做url時也比mw.util.getUrl()方法有更大的自由度。

mediawiki.Uri

mediawiki.storage

user.options

jquery.makeCollapsible

jquery.tablesorter

jquery.textSelection

jquery.client

jquery.color

jquery.ui

jquery.tipsy

jquery.chosen

oojs-ui-core

oojs-ui-windows

mediawiki.widgets

LLWiki添加的全局變量和方法

window.wgULS()和window.wgUCS()[7]
mw.gadgets
mw.request
mw.widget
mw.windowManager
mw.standardQuery()[7]
mw.apiFailure()[7]
mw.safeEdit()[7]
mw.resizeLyrics()[8]

ESLint

CodeEditor使用ESLint標註可能存在的語法問題。LLWiki並未在後台預先規定太多規則,目前比較常用的僅是在"use strict";的基礎上添加/*global mw, $, OO, wgULS*/或類似語句註明全局變量。特別要注意ESLint並不會對大多數JS模塊不允許使用的ES6語法(async/await語法是已知的唯一例外)作出警告(詳見#ResourceLoader和JS模塊),因此請勿過度依賴這一功能來除錯。

注意事項

手機版

手機版解析器

圖片懶加載

手機版CSS

手機版LLWiki使用Minerva Neue皮膚,與桌面版的Vector皮膚相比,不僅界面有很大差異,眾多基礎HTML元素也都添加了不同的CSS樣式。為了適配窄屏設備,Minerva皮膚還添加了大量基於@media的規則,一般以設備寬度720px為分界使用不同的樣式。以下著重介紹<table><img>這兩種需要CSS修正的重災區。

手機版CSS很多時候依賴外層容器的content類來生效,與此同時#mw-content-text .mw-parser-output的外層結構也同樣有效,設計各種基於API的快速編輯工具(如Wikiplus等)的預覽界面時需要考慮。

表格

對於<table>元素及其子節點,手機版已知會自動添加以下樣式:

table, caption, tbody, tfoot, thead, tr, th, td {
	font-size: 100%;
}
table {
	border-collapse: collapse;
}
.content table {
	margin: 1em 0;
	overflow: auto;
	overflow-y: hidden;
	overflow-x: auto;
}
@media only screen and (max-width: 720px) {
	.content table {
		display: block;
		width: 100% !important;
	}
}

這裡重點說明一下第二和第四條規則造成的影響。第二條規則使得表格的外層邊框、行邊框和單元格邊框合併,可能造成一系列關於邊框的CSS規則出現不符合預期的表現,尤其是<table>cellspacing屬性會無法生效。因此一般建議避免使用cellspacing這一HTML屬性,改為使用CSS中的border-spacing。另外,在需要border-spacingborder-radius等樣式時,請同時指定border-collapse: separate;以使手機版生效。

第四條規則的本意是在窄屏上<table>元素不會將頁面撐得過寬,但這同時會造成外層的<table>和內層的<tbody>分離。特別是如果外層<table>規定了邊框或背景色時,很容易看出樣式的錯誤。為此一般需要主動指定display: table;以修復這一問題,LLWiki有很多預定義的表格CSS類也都添加了這一規則[9]。但這樣修改的話又會重新面臨過寬的表格將整個頁面撐大的問題。LLWiki現定義了table-wrapper[9],用於套在寬表格外:<div class="table-wrapper">,這個外層容器會在窄屏上通過overflow-x: auto;限制裡面的表格寬度。

圖片

皮膚界面

其他

手機版JS

手機版JS模塊

繁簡轉換

Wikitext繁簡轉換

轉換表

Template:NoteTA

基本手工轉換語法

系統消息

CSS繁簡轉換

JS繁簡轉換

濫用過濾器

測試帳戶

如果管理員需要一個沒有自確權限的測試帳戶用於濫用過濾器測試、小工具測試等,可以臨時啟用6號濫用過濾器來移除某個測試帳戶的自確權限。這個濫用過濾器的使用語法非常簡單,請根據樣例修改為對應的用戶名即可,這裡不再贅述。

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