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LWiki正在建設中,歡迎加入我們!
LLWiki:管理員技術手冊
此頁面內容嚴重缺失,急需您幫忙補充!(點此編輯) 可參考同類條目添加所需內容,並從官方等可靠渠道搜集資料編寫,亦建議附上資料來源。
|
由於LLWiki使用的不是最新版本的MediaWiki系統以及MediaWiki的幫助頁面可能未得到及時和正確的更新,編輯這個頁面時請不要簡單地複製或翻譯來自MediaWiki的內容,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先實際測試。
全站CSS
這裏所說的全站CSS包含common.css、mobile.css和各CSS小工具,有時由於功能的相似性也會涉及用戶CSS(common.css、vector.css和minerva.css)。LLWiki暫時沒有建立針對不同用戶組的專門CSS頁面。
優先加載的CSS
一些CSS會以<link rel="stylesheet">
的形式在首次渲染前完成加載,包括common.css和各純CSS小工具,這些CSS頁面適合處理靜態HTML元素就需要的樣式。注意純CSS小工具即使在定義時規定了targets=mobile
也一定會在桌面版加載,因此手機版的專用CSS需要添加.skin-minerva
選擇器。
由於common.css本身就會優先加載,桌面版專用的全站CSS寫入該頁面即可,與手機版通用的CSS寫入gadget-site-styles.css。某個小工具專用的CSS如果需要用於靜態HTML元素,請將CSS部分單獨定義為type=styles
(可省略,但添加後方便區分)的純CSS小工具,然後以peers=<纯CSS小工具名称>
的語法添加到對應的JS小工具上。參見#小工具定義。
滯後加載的CSS
一些CSS的加載需要依賴JS,加載時機可能晚於首次渲染,包括mobile.css和除純CSS小工具以外的CSS小工具,這些CSS頁面適合處理依賴JS動態加載的HTML元素。
由於mobile.css加載滯後,靜態HTML元素需要的手機版樣式請添加.skin-minerva
選擇器後寫入gadget-site-styles.css。
CSS小工具分類
定義為type=styles
的小工具應添加純CSS小工具分類,其他CSS小工具應添加CSS小工具分類。其他分類與JS小工具一致,參見#小工具分類。
Widget(小部件)
小部件頁面格式
小部件分類
小部件JS的特殊之處
Gadget(小工具)和全站JS
這裏所涉及的JS頁面包含common.js、mobile.js和各JS小工具,有時由於功能的相似性也會涉及用戶JS(common.js、vector.js和minerva.js)。LLWiki暫時沒有建立針對不同用戶組的專門JS頁面。
ResourceLoader和JS模塊
common.js、mobile.js、用戶JS和MediaWiki:Gadgets-definition頁面定義的小工具等JS頁面會作為ResourceLoader的模塊加載,這些JS將在語法檢查和壓縮後由load.php打包下載,且可以作為mw.loader.getState()方法、mw.loader.using()方法的參數。
作為ResourceLoader的模塊加載時,不可使用ES6語法。這裏的語法指關鍵字、算符等,不包括對象原型方法,例如Object.fromEntries()
方法或new Map()
構造器仍可照常使用。下表列出一些常見的JS模塊不可使用的語法及其替代。
ES6以上語法 | 替代 |
---|---|
=> output |
function() { return output; }
|
class NewClass extends Parent { constructor(params) { super(params); } } |
function NewClass(params) { NewClass.super.call(this, params); } OO.inheritClass(NewClass, Parent); |
{key} |
{key: key}
|
`firstline secondline` |
'firstline\n' + 'secondline' |
`string${variable}` |
'string' + variable
|
[variable] = array; |
variable = array[0];
|
{key: variable} = {key: value}; |
variable = {key: value}['key'];
|
function(params = defaults) |
function() { params = params || defaults; }
|
[...iterator] |
Array.from( iterator )
|
array2 = [...array1]; |
array2 = array1.slice();
|
[...array1, ...array2] |
array1.concat( array2 )
|
[element, ...rest] = array; |
element = array[0], rest = array.slice(1);
|
let [1] |
var
|
2**3 [2] |
Math.pow(2, 3)
|
async function() [2] |
function() { return new Promise(resolve, reject); }
|
try { variable = await func(); } catch {} [2] |
func().then(function(result) { variable = result; }, function() {});
|
obj1 = {...obj2}; [2] |
obj1 = $.extend(true, {}, obj2);
|
{...object1, ...object2} [2] |
$.extend(object1, object2) 或Object.assign(object1, object2) [3]
|
不作為模塊的JS腳本
小工具定義
小工具簡介
小工具分類
MediaWiki核心模塊介紹
本章節介紹LLWiki使用或曾經使用的MediaWiki核心模塊,更完整的列表參見MediaWiki和JSDuck。
mediawiki
mediawiki是任何頁面都會預加載的兩個環境模塊之一,包含不少功能[4]。這裏只介紹LLWiki常使用的一些屬性和方法。
- mw.config
- 這個屬性提供了大量重要的站點、頁面和用戶信息[5],一般常用mw.config.get()方法獲取對應的變量值。下表整理了LLWiki常用的一些變量:
變量名 | 說明 | 手機版可用性 |
---|---|---|
skin | 皮膚 | 桌面版為「vector」,手機版為「minerva」,這也是區分桌面版和手機版的主要依據 |
wgFormattedNamespaces | 儲存了所有命名空間本地化譯名的數組,不過目前除了「模塊」都是英文 | 可用 |
wgNamespaceIds | 儲存了所有可接受的中英文命名空間名稱對應的編號,注意英文名稱中的空格都顯示為下劃線 | 可用 |
wgScript | /mediawiki/index.php ,在LLWiki也可簡化為/zh ,主要用於不同MediaWiki站點間的代碼通用,非必需且不推薦使用 |
可用 |
wgAction | index.php的action參數[6] | 相比於桌面版,手機版由於添加了Special:歷史而少了「history」這個可能值 |
wgArticleId | 內容頁面編號,不存在時值為0,可以用於判斷是否是內容頁面且頁面是否已建立 | 需要注意查看歷史和差異時值為0 |
wgCanonicalSpecialPageName | 標準化的特殊頁面名,也可被wgPageName取代,主要用於不同MediaWiki站點間的代碼通用,非必需 | 可用,而且多了「History」和"MobileDiff"等可能的取值[7] |
wgCategories | 當前閱讀的歷史版本所屬的分類,不含命名空間,下劃線顯示為空格,且總是包含隱藏分類。繁簡規則遵從實際分類頁面 | 僅LLWiki可用 |
wgCurRevisionId | 頁面最新的版本編號,不存在時值為0 | 在歷史和差異頁面不可用 |
wgIsArticle | 是否是內容頁面(包含由某個頁面的Wikitext原始碼解析生成的HTML,可能是歷史頁面和差異下方的歷史頁面) | 由於差異頁面不可同時顯示歷史頁面,此時不可用 |
wgIsRedirect | 最新版本是否是重定向頁面 | 在歷史和差異頁面不可用 |
wgIsProbablyEditable | 是否可能可以編輯 | 在歷史和差異頁面不可用 |
wgNamespaceNumber | 命名空間編號 | 在歷史和差異頁面會顯示為-1 |
wgPageContentModel | 頁面內容模型,特殊頁面為「wikitext」 | 由於歷史和差異是特殊頁面,會錯誤地顯示為「wikitext」 |
wgPageName | 頁面名稱,空格顯示為下劃線 | 在歷史和差異頁面不可用 |
wgRedirectFrom | 跳轉自重定向時為對應的重定向頁,空格顯示為下劃線 | 可用 |
wgRelevantPageName | 關聯的頁面名稱,空格顯示為下劃線 | 可以用於歷史和差異頁面,此時效果與桌面版一致 |
wgRelevantArticleId | 關聯的內容頁面編號,不存在時值為0 | 可以用於歷史和差異頁面,此時效果與桌面版一致 |
wgRelevantUserName | 關聯的用戶名 | 用戶貢獻頁面不可用 |
wgRelevantPageIsProbablyEditable | 關聯的頁面是否可能可以編輯 | 可以用於歷史和差異頁面,此時效果與桌面版一致 |
wgRestrictionEdit | 編輯保護,不存在的頁面(含受保護的標題)或特殊頁面為null ,存在的內容頁面受全保護時為["sysop"] ,受半保護時為["autoconfirmed"] ,未保護為[] ;不包含命名空間保護和級聯保護 |
在歷史和差異頁面不可用,另外未保護的內容頁面為["*"]
|
wgRestrictionMove | 移動保護,不存在的頁面或特殊頁面為null ,存在的內容頁面受全保護時為["sysop"] ,受半保護時為["autoconfirmed"] ,未保護為[] ;不包含命名空間保護和級聯保護 |
在歷史和差異頁面不可用 |
wgRevisionId | 當前顯示的頁面版本的編號,不存在時值為0。注意和index.php的oldid參數可能不同 | 由於差異頁面不可同時顯示歷史頁面,此時不可用 |
wgTitle | 不含命名空間的頁面名稱,下劃線顯示為空格 | 在歷史和差異頁面不可用 |
wgUserEditCount | 當前用戶的編輯次數 | 可用 |
wgUserGroups | 當前用戶所屬的用戶組,未登入時為["*"] |
可用 |
wgUserLanguage | 當前用戶使用的界面語言 | 可用 |
wgUserName | 當前用戶的用戶名,下劃線顯示為空格 | 可用 |
wgUserRegistration | 當前用戶的註冊時間,顯示為毫秒數;可以使用mw.user.getRegistration()方法替代,該方法會生成Date對象 | 可用 |
wgUserVariant | 當前用戶閱讀頁面時的內容語言,在不可更改內容語言的頁面總是為該用戶的默認內容語言 | 可用 |
wgDiffOldId | 差異頁面位於左側的版本的編號 | 不可用 |
wgDiffNewId | 差異頁面位於右側的版本的編號 | 不可用 |
- mw.hook()
- 這個方法是LLWiki建立異步JS框架的重要一環。常用以下兩個方法:
mw.hook(hook).fire(data)
: 用於喚起一個Hook事件,其中data為傳遞給事件處理程序的可選參數。mw.hook(hook).add(handler)
: 用於處理一個Hook事件,handler為該事件處理函數,參數傳遞自mw.hook().fire()
方法。
- 這個方法應與jQuery的event delegation和各Promise對象結合使用,以在恰當的時機執行恰當的函數。以下列舉LLWiki常用的Hook事件。
Hook名稱 | 說明 |
---|---|
MediaWiki預定義的Hook | |
postEdit | 一次非空編輯提交成功,一般發生在自動重載頁面後,可以搭配mw.config.get( 'wgPostEdit' ) 。需要注意各類編輯小工具提交編輯後的頁面重載均未適配這個事件
|
structuredChangeFilters.ui.initialized | 最近修改、相關變更和監視清單頁面的過濾器加載完成,一般至多發生一次 |
wikipage.categories | 頁面下方的div#catlinks 加載完成。特殊頁面或沒有添加任何分類時也能觸發,因為此時#catlinks 仍然存在只是隱藏起來
|
wikipage.collapsibleContent | 某個或某組mw-collapsible 類的元素添加摺疊JS完成
|
wikipage.content | 最常用的Hook,表示頁面內容(一般即div#mw-content-text )加載完成,幾乎無處不在,與$.ready 最大的區別在於這個事件可能多次觸發
|
wikipage.diff | 差異(一般即table.diff )加載完成
|
wikipage.editform | 編輯區加載完成,需要注意此時WikiEditor的工具欄可能尚未加載完成 |
codeEditor.configure | 切換至CodeEditor |
LLWiki定義的Hook | |
code.prettify | 代碼高亮完成 |
codemirror.config | CodeMirror擴展的設置下載完成 |
hotcat.ready | HotCat小工具加載完成 |
local.comments | 簽名時間替換為本地時區 |
to.bottom | 添加滾動至底部的按鈕 |
transclusion.preview | 用於預覽嵌入頁面的編輯區加載完成 |
wikiplus.dialog | 打開Wikiplus小工具的對話框 |
- mw.loader
- mw.loader包含了很多用於ResourceLoader的方法。
- mw.loader.addStyleTag(),用於在
header
的末尾插入一個<style>
。由於返回的是一個HTML元素,後續操作不如mw.util.addCSS()返回的StyleSheet對象方便,但在不需要後續操作的場合可以不用加載mediawiki.util模塊。由於mediawiki.util在LLWiki的廣泛使用,這個方法幾乎沒有任何優點。 - mw.loader.getScript(),用於加載外部JS腳本,相比mw.loader.load()方法優點在於會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。
- mw.loader.getState(),用於獲取模塊的當前狀態,不可用的模塊返回
null
,可用但未加載的模塊返回'registered'
,可用且正在加載的模塊可能返回'loaded'
或'loading'
,已加載完成的模塊返回'ready'
。注意加載完成的模塊未必已經執行完。 - mw.loader.load(),用於加載模塊、其他JS或其他CSS,加載模塊時參數為模塊名或一個模塊名構成的數組,加載JS或CSS時填寫url,加載CSS還需要額外填寫第二參數
'text/css'
。缺點在於不會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。 - mw.loader.using(),用於加載模塊,相比mw.loader.load()方法優點在於會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,任一模塊加載失敗即返回rejected。
- mw.loader.addStyleTag(),用於在
- mw.notify()
- 調用這個方法可以在桌面版的右上角、手機版的上方顯示一個泡泡通知。LLWiki一般使用這個方法取代window.alert()或OO.ui.alert()。
- 方法
mw.notify(message, options)
接受兩個參數。第一個必需參數message
指定通知內容,可以是字符串、HTML元素對象或元素對象數組、jQuery對象或mw.message對象;第二個可選參數options
則指定自定義選項,是一個JS對象。 options
中可自定義的選項有:autoHide
:布爾值,決定通知是否會自行消失。默認為true
。autoHideSeconds
:如果啟用了autoHide
(如默認情形),則指定通知自行消失的時間。默認為'short'
(5秒),可以指定為'long'
(30秒)。tag
:字符串,指定通知的標籤,類似於HTML的ID。如果發送多個擁有同一個tag的通知,會導致之前的通知被後來的在原位覆蓋。title
:標題。如果指定,則會於內容上方加粗顯示。type
:字符串,指定通知的種類。除默認效果外其他可選類型為'success'
、'warn'
和'error'
。
- mw.now()
- 這個方法理論上和Date.now()差不多,但實際測試表明和Date.now()的取值不同,因此請勿混合使用。非必需,基本可以完全被Date.now()替換。
- mw.messages
- 用於改善代碼結構,在代碼開頭使用mw.messages.set()方法結合wgULS()和wgUCS()設置自定義消息的繁簡名稱,然後使用mw.msg()方法即可調用。使用這一方法時,還能以
$1
的形式設置待定參數,或使用部分解析器函數。
jquery
jquery是任何頁面都會預加載的兩個環境模塊之一,尤其在DOM操作和Ajax請求方面功能強大,非常推薦在JS編程之前預先熟悉API文檔。考慮到mw.loader已經集成了不少的常用Ajax方法,這裏主要推薦熟練掌握DOM相關的內容,包括事件、DOM操作、選擇器和遍歷。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濫用htmlString有造成XSS的風險,因此請儘量使用如$('<p>', {html: $('<a>', {text: '文字', href: 'https://llwiki.org'})})
或$('<p>').append( $('<a>').text('文字').attr('href', 'https://llwiki.org') )
等語法進行規避。
因未被mw.loader包含而可能用到的Ajax方法主要為$.getJSON()
,需要注意在MW的默認設置下調用jQuery的Ajax方法必須手動設置{cache: true}
。
另外jQuery也提供了一些工具方法,可以用於緩解ResourceLoader的JS模塊不允許使用ES6語法的問題,或是方便鍵值對相關的語句的書寫,或是方便連鎖。比如用$.extend()
方法代替...
算符、用$.each(obj, (key, val) => {})
方法代替for (const key in obj) {}
等。
應用jQuery時可能出現的一些常見錯誤列舉如下:
- 混淆
.attr()
方法和.prop()
方法。 - 混淆jQuery對象的
.data()
方法和HTML元素的.dataset
屬性。 - 使用
.toggle()
、.fadeToggle()
等方法時不慎破壞較複雜的CSS佈局。 - 錯誤使用
.remove()
、.clone()
等方法造成丟失數據和事件處理程序。 - 混淆
event.target
、event.currentTarget
、event.delegateTarget
和this
關鍵字。 - 混淆
$.when()
方法和Promise.all()
方法的參數格式和回調函數。
mediawiki.api
這個模塊提供了一系列方法用於簡化API請求。使用這一模塊時,需要首先建立一個mw.Api對象,常用語法為const api = new mw.Api();
。以下列舉這個mw.Api對象常用的方法,沒有出現在以下列表中的方法可能不僅是不推薦使用,而是因為未適配中文的繁簡轉換而不應在LLWiki使用。
- api.get(),這是最基礎的兩個方法之一,用於提交類型為GET的Ajax請求,參數基本與api.php的參數一致,區別在於返回的格式已經限定為JSON對象,即可省略參數
{action: 'query', format: "json"}
。API請求的參數列表詳見API文檔,這裏特別推薦一下generator參數[8]的強大功能和{formatversion: 2}
這個參數。 - api.post(),這是最基礎的兩個方法之一,用於提交類型為POST的Ajax請求,用法與api.get()方法高度相似。一般情形下,
{action: 'query'}
的請求應該使用api.get()方法以充分利用瀏覽器緩存等優點;但如果請求的數據量過大,可能不得不使用api.post()方法代替。 - api.postWithToken(),提交改動時一般使用這個快捷方法而非傳統的api.post(),但在很多情形下都可以替換為下述更為方便的方法,只有用於
{action: 'patrol'}
時難以替代。 - api.postWithEditToken(),相當於
api.postWithToken('csrf', params)
,主要用於提交編輯。大部分情況下不推薦使用api.edit()方法替代,因為api.edit()在大多數應用場合會造成重複而不必要的{action: 'query', prop: 'revisions'}
請求。為了避免編輯衝突,在LLWiki請儘可能使用mw.safeEdit()方法。另外在建立新頁面({createonly: 1}
或直接應用api.create()方法)時,請務必先檢查對應的繁簡中文標題是否已經存在。 - api.newSection(),這個方法相比api.postWithEditToken()可以進一步簡化添加新章節的代碼。
- api.rollback(),相當於
api.postWithToken('rollback', params)
,用於回退。 - api.watch(),相當於
api.postWithToken('watch', params)
,用於監視。 - api.unwatch(),相當於
api.postWithToken('watch', params)
,用於取消監視。 - api.upload(),相當於api.postWithEditToken()的
{action: 'upload'}
。注意這個方法只能上傳本地文件,需要通過url上傳的請使用api.postWithEditToken()方法。 - api.parse(),用於解析HTML的快捷方法,常用於生成預覽。如果要獲得現存頁面的HTML,還需要加載mediawiki.Title,此時建議可以直接使用標準的api.get()方法代替。
mediawiki.util
mediawiki.util提供了很多非常方便的方法,可以用於滿足形形色色的需要。這個模塊會在加載很多其他模塊時加載,如mediawiki.api、mediawiki.Title和mediawiki.Uri等。
- mw.util.addCSS(),相比mw.loader.addStyleTag()方法,因為返回值是一個StyleSheet對象而更便於後續動態操作。
- mw.util.addPortletLink(),實際上並不如直接使用jQuery自由度更大,但這個方法可能會出現在一些從其他維基導入的小工具里,不推薦使用。
- mw.util.debounce(),這個方法用於降低一個函數被調用的頻率,常見的比如scroll事件。
- mw.util.escapeRegExp(),mw.util還有其他的轉義方法[9],但應用較少,不再贅述。
- mw.util.getParamValue(),提取php參數,能夠滿足可能存在的各種奇怪情形,不建議使用自己寫的正則匹配替代。
- mw.util.getUrl(),獲取頁面對應的相對網址,一般來說使用
mw.config.get('wgScript') + '/' + pageName
即可。但如果頁面名稱中含需要轉義的字符(如?
和&
),使用這個方法還是挺方便的。 - mw.util.wikiUrlencode(),非常好用的方法,相比encodeURIComponent不會轉義
:
和/
,相比encodeURI則增加了對?
和&
的轉義,是轉義頁面名稱的最佳選擇,同時在用做url時也比mw.util.getUrl()方法有更大的自由度。
mediawiki.Uri
除了可以替代mw.util.getParamValue()方法用於獲得URI的各項參數,mediawiki.Uri還可以方便地修改或生成URI。使用時首先需要應用const uri = new mw.Uri(str, options);
語法來構建一個mw.Uri對象,強烈推薦在options中設置{overrideKeys: true}
以免後續出現未預期的JS語法錯誤。
- uri.fragment,獲得
#
後的章節名。 - uri.host,在LLWiki總是為
'llwiki.org'
。 - uri.path,在LLWiki的內容頁面一般總是為
'/zh'
或'/mediawiki/index.php'
(兩者等效)。 - uri.protocol,在LLWiki總是為
'https'
。 - uri.query,包含了所有php參數的JS對象,在規定了
{overrideKeys: true}
時每個值都是字符串,否則重複參數的值為數組。 - uri.clone(),複製mw.Uri對象。
uri.extend({key: value})
,添加或覆蓋php參數,這在URI以#
結尾時非常方便。如果需要刪除php參數的話,可以直接使用delete uri.query.param
的語法。- uri.getQueryString(),獲得整個php請求字符串。
- uri.getRelativePath(),獲得相對地址。
- uri.toString(),獲得包含協議的絕對地址。
mediawiki.Title
徹底解決關於頁面名稱或文件名稱的各種煩惱,包括大小寫、空格/下劃線、命名空間別名等等。通常用法為先使用const title = new mw.Title(str);
的語法構建一個mw.Title對象。與mw.util的很多方法以及new mw.Uri()
不同,new mw.Title(str)
不會以當前頁面作為默認參數。因為未統一大小寫、空格/下劃線等,請勿直接訪問title.title屬性,而是根據需要使用下列方法。
- title.getExtension(),獲取文件名的擴展名。
- title.getFragment(),如果頁面名稱中含
#
,獲取章節名。也可以直接使用title.fragment屬性訪問。 - title.getMain(),獲取頁面名,首字母大寫,空格替換為下劃線。
- title.getMainText(),獲取頁面名,首字母大寫,下劃線被替換為空格。
- title.getName(),獲取文件名,不含擴展名,首字母大寫,空格替換為下劃線。
- title.getNameText(),獲取文件名,不含擴展名,首字母大寫,下劃線替換為空格。
- title.getNamespaceId(),獲取命名空間,能識別一切別名。也可以直接使用title.namespace屬性訪問。
- title.getNamespacePrefix(),獲取標準命名空間前綴,含
:
。 - title.toString(),獲取完整頁面名稱,命名空間使用標準前綴,不含
#
,空格替換為下劃線。 - title.toText(),相比title.toString()方法,下劃線替換為空格。
title.getRelativeText(nsid)
,相比title.toText()方法,會命名空間編號匹配時移除命名空間前綴。- title.getSubjectPage(),生成討論頁對應的主頁面的mw.Title對象。
- title.getTalkPage(),生成對應的討論頁的mw.Title對象。
- title.getUrl(),生成地址,可以添加JS對象格式的php參數。
- title.isTalkPage(),是否是討論頁。
此外,mediawiki.Title還有一些靜態方法用於生成mw.Title對象。
mw.Title.makeTitle(nsid, title)
,給定命名空間編號和標題生成對象。不存在的命名空間會報錯。僅當命名空間為0時,會根據標題生成正確的命名空間。mw.Title.newFromFileName(filename)
,給定文件名生成對象。mw.Title.newFromImg(node)
,給定<img>
節點或對應的jQuery對象生成mw.Title對象。mw.Title.newFromText(title, nsid)
,相比mw.Title.makeTitle()方法,錯誤的命名空間編號也不會報錯,且當標題含命名空間前綴時總是覆蓋第二個命名空間參數。
mediawiki.storage
mediawiki.storage提供了處理localStorage或sessionStorage的便利方法。注意出於安全性的考慮,請勿使用localStorage存儲用戶的個人信息。mw.storage對象對應localStorage,mw.storage.session對象對應sessionStorage,這兩個對象擁有相同的方法,所以以下只介紹mw.storage對象。
- mw.storage.get(),相當於localStorage.getItem()方法,所以使用價值不高。
- mw.storage.set(),相當於localStorage.setItem()方法,所以使用價值不高。
- mw.storage.remove(),相當於localStorage.removeItem()方法。
- mw.storage.getObject(),相當於
JSON.parse( localStorage.getItem(key) )
。 - mw.storage.setObject(),相當於
localStorage.setItem(key, JSON.stringify(value))
。
user.options
用於方便地獲取用戶設置。
- mw.user.options.values,存儲了所有用戶設置。
- mw.user.options.get()方法,用於獲取特定用戶設置。比如想獲取用戶有無啟用某一小工具,可以使用
mw.user.options.get( 'gadget-name' )
方法。如果不想加載user.options模塊,也可以使用['loaded', 'loading', 'ready'].includes( mw.loader.getState( 'ext.gadget.name' ) )
代替,但兩者會因手動加載小工具(如mw.loader.load( 'ext.gadget.name' )
或在手機版檢查僅在桌面版註冊的小工具而產生差異。
下表整理了一些JS中常用的用戶設置,完整列表請參閱MediaWiki。
設置名 | 說明 |
---|---|
date | 日期格式 |
timecorrection | 時區 |
multimediaview-enable | 啟用媒體查看器 |
diffonly | 差異下方不顯示頁面內容 |
norollbackdiff | 回退不顯示差異 |
showhiddencats | 顯示隱藏分類 |
numberheadings | 標題自動編號 |
showrollbackconfirmation | 回退確認 |
editsectiononrightclick | 右鍵段落編輯 |
editondblclick | 雙擊編輯 |
minordefault | 默認小編輯 |
useeditwarning | 提示未保存的編輯 |
usebetatoolbar | 使用WikiEditor的增強工具欄 |
previewontop | 在編輯框上方顯示預覽 |
uselivepreview | Ajax預覽 |
extendwatchlist | 監視列表顯示所有更改 |
rcenhancedfilters-disable | 禁用最近更改過濾器 |
wlenhancedfilters-disable | 禁用監視列表過濾器 |
jquery.makeCollapsible
用於摺疊.mw-collapsible
類,使用語法非常簡單。
jquery.tablesorter
用於table.sortable
的排序,使用語法非常簡單。
jquery.textSelection
用於快速處理textarea
相關的操作。比如CharInsert擴展就是主要基於這個模塊開發的。
textSelection(command, [options])
方法,以下所有指令均藉助這一方法執行。'encapsulateSelection'
,在選中的文字前後插入文字。'getCaretPosition'
,獲取光標位置。'getSelection'
,獲取選中文字。'replaceSelection'
,替換選中文字。'scrollToCaretPosition'
,滾動到光標位置。'setSelection'
,設置選中區域。
jquery.client
用於查詢用戶設備和瀏覽器的相關信息,相比直接使用navigator,這個模塊使用起來更加簡便和友好。這個模塊會在加載mediawiki.util時加載。
const profile = $.client.profile();
,以對象的形式輸出設備和瀏覽器信息。- profile.platform,可識別的設備類型:iphone、linux、mac、win。
- profile.name,可識別的瀏覽器類型:android、chrome(包括手機chrome、edge、opera等)、iphone、edge(舊版edge)、firefox(包括手機firefox)、opera(舊版opera)、safari等。
- profile.layout,可識別的引擎類型:edge、gecko、konqueror、opera、trident、webkit。
jquery.color
可以進行CSS顏色的十六進制、RGB和HSL的轉換或計算亮度,但因為這個模塊在手機版未註冊,請謹慎使用。如確有必要在手機版調用此模塊,請聯繫有後台訪問權限的管理人員。
jquery.ui
jquery.tipsy
用於統一tooltip的顯示樣式,使用語法非常簡單,同時效果也相比一些瀏覽器的默認行為更加美觀和醒目。然而這個模塊並未在手機版註冊,同時對窄屏的適配也欠佳,因此請替換為mw.tipsy()方法。
jquery.chosen
用於將select
元素轉化爲combo box,語法非常簡單,但該模塊未在手機版註冊,請替換為OO.ui.ComBoxInputWidget對象。
jquery.confirmable
用於以內聯形式添加一個確認步驟,需要根據使用場所調整需要的CSS,也因此用起來相對繁瑣。另外這個模塊也未在手機版註冊,請替換為mw.confirm()方法。
oojs-ui-core
對於各種用於用戶交互的HTML元素,如<button>、<select>、<input>等,不同瀏覽器往往會默認添加不同的樣式。為了統一這些表單元素的外觀,MediaWiki的界面UI大多基於OOUI設計,oojs-ui-core則包含了OOUI的最基本元素。這些元素往往藉助<div>等基本HTML元素和CSS/JavaScript模擬出表單元素的效果。下表列出oojs-ui-core中供直接使用的對象實例:
對象實例 | 說明 |
---|---|
ActionFieldLayout | 包含一個輸入元素、一個按鈕和一個可選的幫助信息 |
ButtonGroupWidget | 可包含一組ButtonWidget |
ButtonInputWidget | 用於FormLayout的按鈕 |
ButtonWidget | 最基礎的按鈕 |
CheckboxInputWidget | 複選框,最好置於設置為{align: 'inline'} 的各種layout內
|
CheckboxMultiSelectInputWidget | 用於FormLayout的真正意義上的「複選框」 |
CheckboxMultiSelectWidget | 真正意義上的「複選框」 |
ComboBoxInputWidget | 既可鍵盤輸入,又可選擇選項 |
DecoratedOptionWidget | 用於SelectWidget的帶圖標的選項 |
DropdownInputWidget | 用於FormLayout的下拉選單 |
DropdownWidget | 下拉選單 |
FieldLayout | 包含一個輸入元素和標籤或幫助信息 |
FieldSetLayout | FieldLayout的組合 |
FormLayout | 用於構建表單 |
HorizontalLayout | 行內樣式的layout |
HtmlSnippet | 用於插入htmlString |
IconWidget | 圖標 |
IndicatorWidget | 另一種小圖標 |
LabelWidget | 標籤 |
MultilineTextInputWidget | 相當於textarea |
NumberInputWidget | 帶增減按鈕的輸入僅限數字的文本框,由min/max/step/required設置代替validate設置 |
PanelLayout | 佔據整個父容器的layout |
PopupButtonWidget | PopupWidget的開關 |
PopupWidget | 相當於tooltip |
ProgressBarWidget | 進度條 |
RadioInputWidget | 一個單獨的單選框,一般下不應使用 |
RadioSelectInputWidget | 用於FormLayout的單選框 |
RadioSelectWidget | 單選框 |
SearchInputWidget | 搜索框 |
SelectFileInputWidget | 上傳本地文件,不可拖拽 |
TextInputWidget | 文本框 |
oojs-ui-windows
oojs-ui-windows在oojs-ui-core的基礎上補充了各類對話框及相關元素。下表列出了oojs-ui-windows添加供直接使用的對象實例:
對象實例 | 說明 |
---|---|
ActionWidget | 用於對話框的按鈕 |
Dialog | 最基礎的對話框,所有對話框均必須使用WindowManager打開,且大部分無法直接使用 |
MessageDialog | 消息對話框,唯一一種可直接使用的自定義對話框 |
ProcessDialog | 進程對話框,無法直接使用 |
WindowManager | 用來打開各種對話框 |
OO.ui.alert() | 相當於window.alert(),但手機版的CSS設計有缺陷,請使用mw.notify()方法替代 |
OO.ui.confirm() | 相當於window.confirm(),但返回的是Promise對象 |
OO.ui.prompt() | 相當於window.prompt(),但返回的是Promise對象 |
oojs-ui-widgets
oojs-ui-widgets在oojs-ui-core的基礎上補充了一些更複雜的元素。下表列出了oojs-ui-widgets添加供直接使用的對象實例:
對象實例 | 說明 |
---|---|
BookletLayout | 左側分頁佈局 |
ButtonMenuSelectWidget | 點擊按鈕展開下拉選單 |
ButtonSelectWidget | 使用按鈕的單選框 |
IndexLayout | 分頁 |
MenuLayout | 同時包含了菜單和內容 |
MenuTagMultiselectWidget | 使用菜單進行多選 |
PopupTagMultiselectWidget | 使用氣泡輸入的多選 |
SelectFileWidget | 選擇文件 |
StackLayout | 堆疊佈局 |
TagMultiselectWidget | 使用文本輸入生成標籤多選,是MenuTagMultiselectWidget和PopupTagMultiselectWidget的基礎類型 |
ToggleButtonWidget | 使用按鈕開關 |
ToggleSwitchWidget | 開關 |
mediawiki.widgets
LLWiki添加的全局變量和方法
window.wgULS(hans, [hant])
和window.wgUCS(hans, [hant])
[10]- 用於處理繁簡文字信息,wgULS()用於界面語言,wgUCS()用於內容語言。為方便維護,在大量使用繁簡轉換的頁面,請將所有繁簡文字以mw.messages.set()方法的形式至於代碼開頭,然後在使用時以mw.msg()方法調用即可。
- mw.gadgets
- 這個對象儲存了所有小工具的設置。
- mw.request
- 這個對象儲存了一個mw.standardQuery()方法返回的Promise對象,即獲取當前版本全文Wikitext的API請求。
- mw.sections
- 這個數組的每一項對應一個mw.sectionQuery()方法返回的Promise對象,即獲取對應段落Wikitext的API請求。
- mw.widget
- 這個對象儲存了小部件的執行情況,防止Ajax預覽造成小部件重複執行。
- mw.settingsDialog[11]
- 這個對象是一個SettingsDialog類,用於小工具設置的圖形界面。這個類提供了多種方法,包括:獲取小工具名稱(getName)、獲取小工具對象(getObject)、獲取小工具標籤頁(getPanel)、添加小工具(addTab)、生成設置對象(generateOptions)、將設置保存到localStorage(saveOptions)、還原設置(clearOptions)和導出設置(export)。用法複雜,詳見代碼頁。
mw.pagenamee()
[10]- 這個方法用於獲取轉義後的當前頁面名稱。需要mediawiki.util。
mw.addMobileLinks(link)
[10]- 這個方法生成手機版菜單需要的列表構成的數組,可以隨後加入DOM中。link為對象或對象數組,每一項包含連結地址href(可選)、FontAwesome圖標icon(默認為圓圈包裹的一個向右箭頭)、文字信息text(需要手動設置繁簡轉換,優先級低於msg)或mw.messages的鍵值msg和
<li>
元素屬性attr(可選)。
mw.isModule(name, [flag])
[10]- 這個方法用於檢測一個模塊是否正在或已經加載。name為模塊名或小工具名;flag為真時自動在小工具名name前添加前綴
'ext.gadget.'
。
mw.apiFailure(reason, topic)
[10]- 這個方法用於輸出一個API請求失敗的氣泡通知。reason為API返回的錯誤信息,一般來自狀態為reject的API請求;topic為簡短的文字說明,需要手動設置繁簡轉換。
mw.timedQuery(api, params, topic)
[10]- 這個方法用於提交一個可自定義的API請求,並記錄用時,失敗時應用mw.apiFailure()方法生成氣泡通知並拋出錯誤。api為一個mw.Api對象;params即API參數,默認已填入
{action: 'query', formatversion: 2}
,可以覆蓋;topic為簡短文字描述,需要手動設置繁簡轉換。需要mediawiki.api。
mw.timedParse(api, params, topic)
[10]- Ajax使用POST而非GET,因此適合預覽大段Wikitext。params的默認設置為
{action: 'parse', prop: 'text', title: mw.config.get( 'wgPageName' ), disablelimitreport: 1, disableeditsection: 1, pst: 1, formatversion: 2}
,可以覆蓋。填入page、pageid或oldid參數時請勿使用此方法,應當選用包含{action: 'parse'}
參數的mw.timedQuery()。topic同樣需要手動設置繁簡轉換。需要mediawiki.api。
mw.standardQuery(api)
[10]- 使用mw.timedQuery()方法提交一個API請求以獲取當前版本的全文Wikitext並保存至mw.request。需要mediawiki.api。
mw.sectionQuery(api, section, [force])
[10]- 使用mw.timedQuery()方法提交一個API請求以獲取段落Wikitext並保存至mw.sections。section為段落編號,默認為序言;為降低錯誤編輯歷史版本的風險,想要獲取歷史版本的段落Wikitext時,必須手動添加為真的force參數。需要mediawiki.api。
mw.safeEdit(api, curRevid, params, [flag])
[10]- 檢查有無編輯衝突後提交編輯。api為mw.Api對象;curRevid為當前最新版本的編號,默認為
mw.config.get( 'wgCurRevisionId' )
;parmas為API參數,默認為{action: 'edit'}
,可以覆蓋,但原則上請勿使用這一方法執行其他操作;flag參數對應是否開啟自動備份小工具,這會改變檢測到編輯衝突時的錯誤通知。檢測到編輯衝突拋出錯誤'editConflict'
,API請求失敗拋出錯誤'editFailure'
或'revisionQueryFailure'
。需要mediawiki.api。
mw.safeRedirect(api, title, target, [summary])
[10]- 檢查繁簡轉換後的頁面是否已經存在後創建新重定向。api為mw.Api對象;title為重定向頁標題;target為重定向目標頁標題,默認為當前頁面;summary為可選摘要。頁面已存在時拋出
'pageExists'
,API請求失敗時拋出'createFailure'
或'queryFailure'
。需要mediawiki.api。
mw.confirm(text, [flags])
[10]- 藉助OO.ui.confirm()方法生成一個確認對話框。text為確認提示,可以是字符串或jQuery;flags為確認鍵的樣式數組,可選元素包括
'primary'
、'progressive'
和'destructive'
,其中'primary'
不能單獨生效。返回值為一個狀態為resolve的Promise對象,值為真表示確認。需要oojs-ui-windows。
mw.prompt(text, [flags], [config])
[10]- 藉助OO.ui.prompt()方法生成一個prompt對話框。text為文字提示,可以是字符串或jQuery;flags為確認鍵的樣式數組,可選元素包括
'primary'
、'progressive'
和'destructive'
,其中'primary'
不能單獨生效;config為可選的文本框設置。返回值為一個狀態為resolve的Promise對象,值為null
表示取消。需要oojs-ui-windows。
mw.dialog(dialog, actions, $message, [$title])
[10]- 藉助OO.ui.MessageDialog對象生成一個更複雜的對話框。dialog為預先準備的OO.ui.MessageDialog對象;actions為OO.ui.ActionWidget對象構成的數組;$message為提示信息,相比mw.confirm()方法的進步之處在於可以使用jQuery或htmlString;$title為對話框標題。返回值為點擊按鈕時的Promise對象。需要oojs-ui-windows。
mw.tipsy($container, [target], [params], [$content])
[10]- 藉助OO.ui.PopupWidget對象生成一個手機版也有效的tooltip。$container為外部容器的jQuery對象(不能是body);target為目標元素的選擇器;params為建立OO.ui.PopupWidget對象時的參數,默認為
{padded: true, width: null, classes: ['mw-tipsy']}
,可以覆蓋;$content為自定義的tooltip內容,默認為title或data-title屬性。需要oojs-ui-core。
mw.menu(options, [config], [unselectable])
[10]- 藉助於OO.ui.MenuSelectWidget生成一個浮動菜單。options為選項數組,每一項包含文本text(需要手動設置繁簡轉換)、FontAwesome圖標icon(可選)、數據data(可選)、連結href(可選)和點擊事件click(可選);config為菜單設置,默認為
{classes: ['site-menu'], hideWhenOutOfView: false}
,可以覆蓋;unselectable為真時,菜單不會保留之前最後一次的選擇記錄。這個UI方法的用法較為複雜,詳見代碼頁。
mw.convertTimezone(then, timezone)
[10]- 改變moment對象的時區。then為待處理的moment對象,默認為現在;timezone為時區的IANA名稱或數值表示的UTC偏移量,需要提前檢查合法性,默認為本地時區。注意這個方法的返回值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時間點,只能用於輸出而不能用於進一步運算。需要moment。
- mw.resizeLyrics()[12]
- 重新計算
.Lyrics_box
的大小,並調整原文和譯文的排列方式。
JSHint
CodeEditor使用JSHint標註可能存在的語法問題。LLWiki會在大部分JS頁面添加JSHint設置/* global mw */
和/* jshint jquery: true, bitwise: true, curly: true, latedef: 'nofunc', nonew: true, singleGroups: true, unused: true */
[13]。但在小部件頁面,為了提示小部件JS加載在模塊mediawiki和jquery之前,/* global mw */
和/* jshint jquery: true */
被替換為/* jshint varstmt: true */
。注意JSHint並不會對大多數JS模塊不允許使用的ES6語法作出警告(詳見#ResourceLoader和JS模塊),因此請勿過度依賴這一功能來除錯。另外CodeEditor安裝的JSHint版本較老,無法識別ES7以上的語法,因此在代碼中使用ES7語法可能會造成除錯時的困難。
注意事項
手機版
手機版解析器
圖片懶加載
手機版CSS
手機版LLWiki使用Minerva Neue皮膚,與桌面版的Vector皮膚相比,不僅界面有很大差異,眾多基礎HTML元素也都添加了不同的CSS樣式。為了適配窄屏設備,Minerva皮膚還添加了大量基於@media
的規則,一般以設備寬度720px為分界使用不同的樣式。以下着重介紹<table>
和<img>
這兩種需要CSS修正的重災區。
手機版CSS很多時候依賴外層容器的content
類來生效,與此同時#mw-content-text .mw-parser-output
的外層結構也同樣有效,設計各種基於API的快速編輯工具(如Wikiplus等)的預覽界面時需要考慮。
表格
對於<table>
元素及其子節點,手機版已知會自動添加以下樣式:
table, caption, tbody, tfoot, thead, tr, th, td {
font-size: 100%;
}
table {
border-collapse: collapse;
}
.content table {
margin: 1em 0;
overflow: auto;
overflow-y: hidden;
overflow-x: auto;
}
@media only screen and (max-width: 720px) {
.content table {
display: block;
width: 100% !important;
}
}
這裏重點說明一下第二和第四條規則造成的影響。第二條規則使得表格的外層邊框、行邊框和單元格邊框合併,可能造成一系列關於邊框的CSS規則出現不符合預期的表現,尤其是<table>
的cellspacing
屬性會無法生效。因此一般建議避免使用cellspacing
這一HTML屬性,改為使用CSS中的border-spacing
。另外,在需要border-spacing
或border-radius
等樣式時,請同時指定border-collapse: separate;
以使手機版生效。
第四條規則的本意是在窄屏上<table>
元素不會將頁面撐得過寬,但這同時會造成外層的<table>
和內層的<tbody>
分離。特別是如果外層<table>
規定了邊框或背景色時,很容易看出樣式的錯誤。為此一般需要主動指定display: table;
以修復這一問題,LLWiki有很多預定義的表格CSS類也都添加了這一規則[14]。但這樣修改的話又會重新面臨過寬的表格將整個頁面撐大的問題。LLWiki現定義了table-wrapper
類[14],用於套在寬表格外:<div class="table-wrapper">
,這個外層容器會在窄屏上通過overflow-x: auto;
限制裏面的表格寬度。
圖片
皮膚界面
其他
手機版JS
手機版JS模塊
繁簡轉換
Wikitext繁簡轉換
轉換表
Template:NoteTA
基本手工轉換語法
系統消息
CSS繁簡轉換
JS繁簡轉換
濫用過濾器
測試賬戶
如果管理員需要一個沒有自確權限的測試賬戶用於濫用過濾器測試、小工具測試等,可以臨時啟用6號濫用過濾器來移除某個測試賬戶的自確權限。這個濫用過濾器的使用語法非常簡單,請根據樣例修改為對應的用戶名即可,這裏不再贅述。
參考資料
- ↑
const
可用。 - ↑ 2.0 2.1 2.2 2.3 2.4 ES7以上語法雖然在不作為ResourceLoader的模塊時允許使用,但因為CodeEditor安裝的JSHint版本不支持語法分析,可能會造成代碼除錯時的困難。
- ↑ 注意$.extend()方法與另兩者並不完全一致,但更推薦使用$.extend()。
- ↑ MW:ResourceLoader/核心模塊
- ↑ 完整列表
- ↑ 完整參數列表
- ↑ 移動前端的擴展說明
- ↑ API文檔(action = query)
- ↑ mw.util文檔
- ↑ 10.00 10.01 10.02 10.03 10.04 10.05 10.06 10.07 10.08 10.09 10.10 10.11 10.12 10.13 10.14 10.15 10.16 需要加載site-lib.js
- ↑ 需要加載SettingsDialog.js
- ↑ 需要加載Widget:Lyrics
- ↑ 新版JSHint的設置列表,注意可能存在的版本差異。
- ↑ 14.0 14.1 全站CSS